<option id="aeiec"></option>
  • <center id="aeiec"><dd id="aeiec"></dd></center>
    <ul id="aeiec"></ul>
    <dl id="aeiec"><small id="aeiec"></small></dl>
  • 新聞資訊

    業(yè)內知識

    聯系我們

    電話:400-848-8866

    hr@beijingcaiwu.com

    北京市豐臺區(qū)馬家堡東路101號院

    經典案例

    法人變更但股權未轉讓的隱患:從真實案例看企業(yè)風險防控

    作者:小編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13 02:43:06 點擊量:25

    去年,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創(chuàng)始人王總遇到了麻煩。公司經營5年后,他決定將法人變更為合伙人李經理,但雙方口頭約定股權暫時不變。變更手續(xù)完成后,李經理利用法人身份擅自以公司名義借款300萬元,后因經營不善跑路。債權人將公司告上法庭,王總這才發(fā)現,由于股權未轉讓,自己仍是實際控制人,最終被迫承擔債務。

    法人≠股東,身份混淆埋隱患

    很多人誤以為法人變更等于股權交接。實際上,法人只是公司對外代表,股權才是所有權憑證。王總案例中,李經理雖成為法人,但未取得股權,導致權責錯位——王總持股卻失去控制權,李經理無股卻能以公司名義行事。

    工商變更≠風險隔離

    王總僅在工商局辦理了法人變更登記,未同步簽署股權協議。這種"半吊子"操作讓公司陷入"雙頭管理"困境:對外李經理有權簽約,對內王總仍是分紅受益人。當李經理借款時,銀行只認法人簽字,不會核查股東名單。

    補救成本遠超預防投入

    事發(fā)后王總花費20萬元律師費維權,耗時8個月才通過股東會決議撤銷李經理職務。若當初花5000元同步辦理股權公證,明確約定法人權限,完全能避免損失?,F在公司征信受損,連投標資格都受影響。

    三招避開常見坑

    第一,法人變更必須同步簽訂書面協議,明確權限邊界;第二,到銀行更新印鑒備案,防止前任法人冒用;第三,股東會保留罷免法人的快速通道。隔壁張老板就用這招,發(fā)現新法人私刻公章后,48小時內就完成緊急變更。

    新聞資訊

    H无码精品黄动漫在线观看,久久免费看视频33,国产亚洲一区交换在线,日韩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久久
    <option id="aeiec"></option>
  • <center id="aeiec"><dd id="aeiec"></dd></center>
    <ul id="aeiec"></ul>
    <dl id="aeiec"><small id="aeiec"></small></dl>